2016年3月26日 星期六

悟顯法師 開示~放下執心,真孝道


原本孝順父母、奉事師長是件好事情,但你若帶著自己的貪瞋癡習氣在裡面提倡或實行,自己迷惑而不自知,還認為非這樣做不可、非施行不可,那這就是沒有般若智慧。甚至你聽到魔王的子孫這樣提倡,你還很高興,感謝他教你這「自以為是解脫,卻是繼續輪迴」的方法,

實際上也不是孝親尊師這件事情會造成輪迴,而是你的貪瞋癡造成了你的輪迴,是你的執取心、貪愛心造成你的輪迴。

所以,真正的妖魔鬼怪在哪裡?就是這一念執著。

因為有執著心,瞬間世間的倫理、五戒十善,全部都變成惡法。只要這一念執心放下,這些又都是善法了。你就不會只針對自己愛欲的對象、喜歡的對象、貪戀的對象去孝順、去恭敬。只要把自己的我相放下、把人相放下、把眾生相放下、……把四相全部放下。那孝養父母、奉事師長就變成善法。就是《梵網菩薩戒經》講的:「孝順至道之法,孝名為戒,亦名制止。」

要懂得這話不是要你帶著貪瞋癡、帶著掌控的心、執著的心,叫你兒女要來孝順你。或是你心裡對於父母放不下,不想學佛,就說要回家孝順父母,這都是沒有捨掉執著的心。執著是因,帶來的果報就是痛苦。這世間不會因為你執著,它就永遠長久,一旦無常到的時候,或是一旦因緣不具足的時候,你想要的東西求不到的時候,那就會產生極大的苦惱。這情況釋迦牟尼佛看得非常清楚,所以為什麼佛要出家?即使他父親反對,他還是要出家;他太太反對,他還是要出家,甚至他把自己的小孩取名為羅睺羅,「羅睺羅」翻作中文就是「障礙」,這世間的情見、執著都是修道、成道的障礙。所以不是孝順的問題,也不是五戒十善不行,

而是你執心沒有放下。所以大家要懂得《菩薩戒》裡的「孝順至道之法」的意思,必須是沒有我相、沒有執著的,才是順於至道之法,這個「孝」才稱之為戒。

「戒」是能夠幫你斷除煩惱的才叫做戒,亦名制止,「制止」是能夠使你的無明不再生起,使你的塵沙惑不再起現行,使你的我執完全放下,這個「孝」才稱之為至道之法,不然不稱為至道之法。

如果你懂得把一念執心捨掉,不要說「孝」,連悌、忠、信……全部都是至道之法。但是,若起一念執,就成障道之法,連帶五倫十義、五戒十善、菩薩六度萬行全都是障道法,因為你的「我相」沒有放下、「我執」沒有放下、「我愛」沒有放下,學佛法變成了外道法,墮在知見裡面。明明遇到正法,卻學成了邪知邪見,是什麼原因呢?過失不在於佛菩薩這邊,也不在於佛法的問題,

是在於你自己太執著了。所以每位同修都要仔細的反省反省,看看自己是不是有這問題。如果有,就要趕緊回頭,這問題很嚴重。因為多數人沒有辦法覺察,所以跟大家講出來,也希望大家能夠善聽,不要誤以為 悟顯法師沒有提倡孝道。精舍也不是提倡世間情欲的孝道,我們是講「孝順至道之法」,這才是真孝道,才是佛門講的孝順父母。



悟顯法師 開示~學佛不是依學歷


現在有很多學佛人心不死,雖然學了佛,還對這世間沒有放下,是不願意放,無論在家出家都一樣,喜歡去讀個博士學位,出來到處誑惑眾生,或批評這部經是偽經,或批評那部經是偽經,一下說《楞嚴經》是偽經,一下說《圓覺經》是偽經,一下說《華嚴經》考據不到,又說《淨土十疑論》大概不是智者大師寫的,這就是「以雜碎智比日月之明」。佛法不在學問,更不在學歷,

佛法講修證,當你要批評經典以前,你先考慮一下你自己的修證,你證了幾果?你是初果阿羅漢嗎?單講小乘初果阿羅漢就好,你身見破了嗎?沒破。那再講差一點的,你有沒有一點點禪定?你能不能生色界天?也不行!那什麼都沒有嘛。那還敢批評佛經,毀謗祖師,整天揣測祖師大概是什麼意思?這些都是毀滅佛法的行為,這絕對不可取。所以不是有學歷就代表佛法學得好,大家不要搞錯了。尤其在佛門,最不看重的就是學歷。你看廣欽老和尚什麼學歷?人家自在往生,

所看重的是你的功夫跟你的德行,還有你對於經教、對於佛說的教法有沒有契入?有沒有證量?這才是佛門重視的。不要把道場弄得像世間的學校一樣,佛教不是學術單位,你就算拿十個博士,拿一百個佛學博士都沒有用。你看六祖大師是什麼學位?也不是秀才、也不是舉人、更不是大學士,但是六祖的修證、六祖的功夫,沒有人超過他,所以雍正皇帝讚歎—古今第一大善知識。

重點是在於他所說的法跟佛心相印,所契入的是真如佛性。
佛教每一個宗派六祖惠能大師都通,像法達禪師,讀三千部《法華經》不解義,他不懂意思,契入不了,心裡面懷有一物,認為自己《法華經》讀了三千遍,很了不起。但是他不能入道,六祖要他背誦《法華經》,六祖只聽了前面的一小部分,就全通了。唯識六祖大師也通,淨土他也通,真的是迷人求東求西,沒錯!所以這是真正的善知識,

他絕對不會用世間的世智辯聰,不會用世間的學歷來衡量你在佛法上的成就。佛教最不重視的是學歷,所以不管你是博士、你是教授、你是政要,或是你是企業家……,這些都不重要。

到佛門裡面來就是要把世間的名利放下,把身段放下,把我執放下,放下得越多,你就越自在,這是要真正放下,不是去裝出來。這觀念要清楚,
若不清楚你天天在做的就是使佛法變質,使佛法毀壞,這是非常嚴重的。
尤其現在佛門裡,它不講求德行,它只講求學歷,這是非常糟糕的事,而且有越來越擴大的趨勢,許多人認為學佛就一定要去拿個學歷,這是不對的。

學佛要看妄念有沒有減少?煩惱有沒有去掉?這才是學佛,不是搞學術、搞名聞利養,這是世尊教我們的,千萬要謹記。



悟顯法師菩薩戒正說精華~當當常住法身


 「一切眾生。皆有佛性。一切意識色心。是情是心。皆入佛性戒中。當當常有因故。當當常住法身。」

這裡說一切眾生都有佛性,乃至於一切意識色心,「意」就是第七末那;「識」就是第六識,能夠思量、能夠分辨;「色」就是所對的相分;「心」就是第八阿賴耶識。所以「一切意識色心。是情是心。」是「情」,就是有情;是「心」,就是它有心。特別強調一切有情眾生,皆入佛性戒中。所以你本來就入!戒體你本來就具足,故名無作!受戒不講這個,那後面的戒就沒辦法修、沒辦法持。這裡告訴你,

你所見到的一切色相,不管是在凡夫位、還是在聖賢位,全部都入佛性戒中。正是所謂「心包太虛。量周沙界。」一切意識色心,就是唯識宗講的:色法、心法。心法再開為三,就是心、意、識。色法就是相分,心法就是見分。見分、相分統統都入佛性戒中。所以是彌勒菩薩來教授菩薩戒,

就為了讓你了知萬法唯心、萬法唯識,那你就得戒了。文殊菩薩作羯磨,羯磨讓你返本還源!識得光明金剛寶戒,也就是用般若智慧見到實相。得戒和尚是本師釋迦牟尼佛,也就是盧舍那佛,這是傳戒。立個「三師和尚」給你作代表,讓你知道這表法,實際上,目的就是要你見自本心而已!

所以「一切意識色心。是情是心。都入佛性戒中。」「戒」就是佛性,「佛性」就是戒。

「當當常有因故。當當常住法身。」是眾生的本因,眾生要依此起修才能成佛,叫「稱性起修」。這才是無作戒體,無作戒體一受永受,因為你明白了,故名得戒。要是忘失了,那就毀戒了。說毀也不是真的毀而是你迷了、忘失、被境界所影響、被自己情緒所影響,不知道一切意識色心,皆是虛妄,皆是佛性戒中攝。在《楞嚴經》叫常住真心,性淨明體;《法華經》叫一乘實相;《涅槃經》叫如來藏;《華嚴經》叫一真法界;《梵網經》叫光明金剛寶戒;《圓覺經》叫大光明藏,講的都是「常住真心」,都講這件事,這是一切眾生本因。

《圓覺經》講:「一切如來本起因地。皆依圓照清淨覺相。永斷無明。方成佛道。」一開始就告訴你,依圓照清淨覺相。就跟這一部經一樣,還沒宣戒相受十重四十八輕的時候,就先告訴你戒體。當對於前面不甚明白,後面才又再跟你宣戒相,若前面已明,戒相就不用宣了,所以說為一切利根的眾生。「鈍根」是指凡夫癡暗之人,為這類眾生再宣戒相,目的也是要你明白光明金剛寶戒。十重四十八輕就是依光明金剛寶戒而生出來的,所以眾生修行要依佛性,這點最重要。

若明白了那修行持戒就一帆風順、一馬平川!是真正的得戒,所以「當當常有因。」當然是我們修學的因,故名「當當常有因」,正正當當的,「當當常住法身。」依此光明金剛寶戒修行,能證法身,能得解脫,能入般若,你本性的般若智慧能打開。


梵網經菩薩戒正說  全集開示:




悟顯法師法華經講座精華 什麼是無始無明?

無始無明


所以說眾生這個世界怎麼來?「相待成搖」啊!一切對待能所而成立,釋迦牟尼佛一句話就把這世界怎麼來的一次講完。

那這相待成搖怎麼相待?「覺明空昧」,就一念無明,一念無明妄生能所二相,這無明就是對於真如自性不能覺了,起一念迷惑,而無明又沒有根本,所以稱「無始無明」。

不是說無明沒有開始,你說無明沒有開始,這無明就變成一個實物,變成無因,不知道它從哪來。說「無始無明」,就告訴你這個無明它本空,它是幻化的,所謂無所從來,無所從去,不是二乘人以為的無因生。

你說無因的話,那就又錯了,墮到這個二乘以及外道見裡面去了。那實際上呢,怎麼會迷的呢?佛在經典上比喻,就像你迷路一樣,你說這個迷從何而來,既不是路讓你迷,也不是你本來迷路,所以說這個迷,這個一念迷情,原來說畢竟是空。

不可能是從覺心而生,因為覺不生迷、悟不生迷。迷、悟是對待的,迷是迷,悟是悟,悟不會生迷,既然悟了決不生迷。所以舉了一個比喻,就像你迷路一樣,所以說為無所從來,無所從去。

你這一念迷情是「當體即空」,沒有東西,無所從來,無所從去,說為「無生」,沒有東西生它;但是你說真的沒有東西生它嗎?實際上是你對於心性不明了,這個東西幻生的。所以你不可以墮在這個無始當中,你墮在無始,以為沒有個開始。這小乘講的無始無明,它就墮在這個有個無明沒有開始,而作實無明。

這個道理很微細,自己去體會,大乘講的無始無明,是告訴你無明本空,不是有個無明找不到它開始,這差一點就差之毫釐,失之千里。

2016年3月25日 星期五

悟顯法師 開示~佛法根本的真實之利


什麼才是真實之利?佛法才是真實之利,佛法的根絕對不在世間法上,佛法的根在於菩提心、在於明心見性,知道你眾生就具有如來智慧德相,這是根。怎麼證明呢?

《華嚴經》講的,所以釋迦牟尼佛一出世,講的這個根本法輪,智者大師說:華嚴擬宜。擬定所應學的,什麼為根本?華嚴為根本,所以叫華嚴擬宜─擬定所宜,所應當學習的,所以《華嚴經》可以做為我們修行的根本。所以釋迦牟尼佛講: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這是佛教的根本。但是你要修行呢?你就要知道,

你有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。有一些學經教的,或是學禪的,學到後來變狂禪,或是這個邪慧……發智慧了,但這個智慧不正,叫邪慧,邪智慧,邪的。他說哎呀眾生就有佛性啊,不用修,他不知道─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。所以還是要透過修行,透過佛法的熏習。宗密大師講:「知冰是水,猶賴湯汁以銷融,悟妄即真,尚借佛慧而熏煉」,就是這個道理。

《圓覺經》講:「譬如銷金礦,金非銷故有,雖復本來金,終以銷成就」。一樣的道理。這金子……為什麼它是純金呢?它本來來自於礦石當中,礦石雖有真金,但是畢竟有雜質,你要經過冶煉以後啊,才能夠展現出純金。現在眾生就像這個在礦的純金,你還有很多雜質、煩惱,你要經過佛法的熏煉,把雜質去掉,真金才能顯現。一旦顯現出來,

你永遠不會退轉。所謂「一成真金體。不復重為礦。生死與涅槃。凡夫及諸佛。同為空華相。」所以「思惟猶幻化。何況詰虛妄。若能了此心。然後求圓覺。」《圓覺經》講的。你真正能夠了達此心,你才能真正的求到圓覺。




悟顯法師 開示~深達實相,皈依自性三寶


做為一個學佛人,要常檢點自己,有沒有真正皈依佛、法、僧三寶。

雖然每天都在唱:「自皈依佛,當願眾生,體解大道,發無上心。」可是境界現前的時候,還是認為實有,心裡不覺「境界本空」。這就是沒有皈依佛。遇到境緣誘惑,自己提不起正見,不能看破它、不能放下它,這樣並沒有皈依法。跟一切人相處,處處看人過失、處處找別人麻煩,任著自己的我執、我見隨意發揮,這是沒有皈依僧。

總的來說,這都是因為「認妄為真。不明真心」。在佛門裡面這樣執迷不悟的人非常多,總以為世間是實有的,認為佛法不能離開世間,他自己放不下世間,還想要大家跟他一樣放不下,跟他一起去輪迴。

真想學佛修行的人絕對不會隨著他流轉。不管人家怎麼笑、怎麼看。所謂「從他謗。任他非。把火燒天徒自疲」!隨便他講、隨便他說。即使說你學大乘著空。說你高談闊論,都無所謂。我們自己心裡面非常清楚什麼是「諸法實相」。

釋迦牟尼佛在《華嚴經》上、在《法華經》上講得都非常清楚:「十方佛土中,唯有一乘法,無二亦無三。」其餘的都是佛的方便威神。



2016年3月24日 星期四

悟顯法師 開示~凡夫的大病


下劣心就是認為自己沒有辦法成就,認為自己無法成佛,所以退菩提心。傲慢心是認為自己是佛,不用修,看不到自己的過失、問題,這兩種都是凡夫的大病,希望大家能夠檢視自己有沒有這兩種毛病,如果有就藉由讀經、聽經來用功、轉念頭,這些方法必然可以把你的病治好。



2016年3月23日 星期三

悟顯法師 開示節錄 世尊制戒的因緣~

佛弟子應當了解制戒因緣

悟顯法師 開示節錄

世尊制戒的因緣~

佛法是貫通的,你不會只懂前面,後面不懂。如果你這一句不懂,後面全部都不懂。所以說「不解一句一偈及戒律因緣」。小乘有制戒的因緣,說明什麼樣的狀況下佛制的戒。大乘的菩薩戒,就是眾生本具的佛性,這就是戒律的因緣。光明金剛寶戒即是眾生本來面目,一切的凡、聖戒都是以心為體,這就是制戒的因緣。

佛為你講「光明金剛寶戒」、 為你講菩薩戒,開發眾生本有的佛性,這就是釋迦牟尼佛講《梵網經菩薩戒》的制戒因緣。因為眾生本具佛性,而無明沒有根本,現在只要透過般若智慧的熏修,無明必然受般若的轉變,所以眾生人人都可以成佛、人人都可以見性。所以講:「眾生受佛戒。即入諸佛位。」這就是頓超,受戒就入佛位。因為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;心、佛、眾生沒有差別,這才是制戒因緣,是律宗的根本,這點非常地重要,你一定要懂。


引用大乘定香精舍部落格:

悟顯法師 開示節錄: 「若佛子。應學十二部經誦戒。」

依止大乘了意經典

悟顯法師 開示節錄:

「若佛子。應學十二部經誦戒。」

學戒也要學經。經能開發般若智慧,不能只有戒而沒有慧。你對於「諸法實相」不了解,即使持戒也沒有用,所謂「住相布施生天福」,住相持戒也是生天福,等到福報享完還是堕落。

所以佛告訴我們要學十二部經。這十二部就是指《大藏經》,應當依止大乘了義經典。


引用大乘定香精舍部落格:

悟顯法師 開示~為利殺眾生,死墮叫喚獄


你一定要知道,《楞伽經》是世尊大慈大悲教眾生斷除食肉。佛在《楞伽經》上又告訴我們,他說:如果你「為利殺眾生,死墮叫喚獄。」

這「利」,不光只是利養,還包括你的愛欲心、你的人情,你想要搏個「孝順父母」,……搏個世間的虛名,都是為「利」。包括為了自身的利益,想要滋養這色身,想要吃好的、用好的,想要吃眾生的肉,都是為利;為了自己自私、貪欲的心,為了圖世間的這些美名,都是為「利」,為了這些來殺害眾生,世尊保證你「死墮叫喚獄。」這「叫喚」,不是只有叫喚一天,是叫喚無量劫。

因為你殺害眾生的時候,這眾生因你貪吃而死、因你的利益而死,牠受什麼痛苦,你的痛苦更百倍於牠,所以說「為利殺眾生,死墮叫喚獄。」


悟顯法師 開示~恭敬法寶


想要護持正法,要使佛法可以長久住世,就不要使它變質了,這個「變」就是變質,祖師這麼辛苦取經,後面的子孫為了自己的利養,隨意說法,使佛法變質,這是非常嚴重的過失。義淨大師做了一首取經偈,大家去念一念,才曉得在古代要看到經典真的非常不容易,絕不像今天這麼簡單。

還有人說經典太多了,不要印這麼多,這都是得到法寶不懂得珍惜。你們千萬不要動這種心念,動這種心念,我跟你保證,你來世遇不到佛法,因為你嫌佛法太多,那你遇到的自然就會減少了,這是因果,學佛人最重視因果,尤其是佛在經上講的這些因果,大家要確實相信,絕不能毀謗正法,不能因為自己的錯誤言行,或是自己的愛好,使佛法變質,這很重要。

玄奘大師去取經,確實不容易,他在沙漠一個月沒有喝水。連水都沒得喝,更不用說吃東西了,人七天不喝水,就幾乎接近死亡,他的願力堅持了一個月,走出了沙漠,當時候他也很想退心,可是他堅固自己的願力,

他說:「寧可向前一步而死,不願退後一步而生。」所以他才能夠走到印度,能夠帶回六百多部經典。後世的佛弟子,當你看到這些譯經師為我們翻譯的經典,你都要恭敬、都要珍重,把它當作無價之寶,這是人家用命去換來的,不能隨意的糟踐,這才是佛弟子的好樣子。




《圓覺經》經文節選 幻從諸覺生

知彼如空華

《圓覺經》經文節選

普賢汝當知  一切諸眾生
無始幻無明  皆從諸如來
圓覺心建立  猶如虛空華
依空而有相  空華若復滅
虛空本不動  幻從諸覺生
幻滅覺圓滿  覺心不動故
若彼諸菩薩  及末世眾生
常應遠離幻  諸幻悉皆離
如木中生火  木盡火還滅

覺則無漸次  方便亦如是

引用自大乘定香精舍部落格

《圓覺經》經文節選: 知彼如空華

幻從諸覺生


《圓覺經》經文節選: 


文殊汝當知 一切諸如來
從於本因地 皆以智慧覺
了達於無明 知彼如空華
即能免流轉 又如夢中人
醒時不可得 覺者如虛空
平等不動轉 覺遍十方界
即得成佛道 眾幻滅無處
成道亦無得 本性圓滿故
菩薩於此中 能發菩提心

末世諸眾生 修此免邪見


引用自大乘定香精舍部落格:


2016年3月22日 星期二

悟顯法師法華經精華~學佛初步從修學大乘開始


世尊講:「世雄不可量。」我們稱佛為大雄,就是大英雄。

那麼,這世雄就是講著世尊,諸佛的境界,世間人沒有辦法去思量、去測度。所以說:「諸天及世人。一切眾生類。無能知佛者。」所以佛的境界是超情離見,超情離見的,不是你用世間的知見,世間的觀念、想法,可以去測度的。之前我們講過,

你學佛法要能夠無心,無心才能合道。祖師講的:「人若無心道合頭。無心始體無心道。體得無心道也休。」學佛不要貪求,要能夠無有心,無有世間心,無有出世間的知解。所謂「不存凡情,不存聖解」這個才能入道。念佛亦復如是,參禪、學教都是這樣子。存有絲毫的知解,沒有辦法入道。但是在初學的時候,你在用功的時候,還是藉由佛法來熏修,因為如果不熏習佛法,沒有辦法無心。佛門講無心,

不是如木石一樣,不是如石頭一樣,那個是無情。有人打坐修禪,修成了石頭,那個就是徹底地斷滅。

佛法講的無心,昨天也說過的:離相。了了知,無一物,用而不著,這個叫無心。那麼你要能契入,按部就班來,這個按部就班,不是學小乘、不是學人天乘,

是學大乘,你才能夠漸漸地會用心,漸漸地才能夠契入佛境界。不是聽一聽道理,你就可以馬上證得的;當然也有一些根器好的,那是例外。但是他是過去生就熏修了,不是一生一世。所以你平常還是得熏習佛法、還是得念佛、還是得用功,這個你才能夠成道。佛法是講實修的,不只是研究的。


法華經全集開示:



悟顯法師菩薩戒正說精華~識得本體,稱性起修


學菩薩戒就具足五戒,學五戒沒有具菩薩戒。這點要清楚,一定是學菩薩戒具五戒,學五戒不具菩薩戒,後後勝於前前。菩薩戒包羅萬象,它是一切佛的本源,一切菩薩的本源,是眾生的佛性種子,

所謂「佛種從緣起。是故說一乘。」「佛種從緣起」不是叫人出家。「佛種」就是講:眾生有佛性種子,故名佛種。「從緣起」,緣就是要假熏煉。所以要修行、要念佛、要持戒,就像大摩尼寶,雖體性明淨,而有礦穢之垢,若不加以種種熏煉,若人唯念寶性「終無得淨」,終究沒有辦法清淨。眾生佛性亦復如是,本自清淨,但要透過修行,修行雖然「有修」,但只是除掉垢穢而已,不是真的另外有寶可得、有戒可持、有戒可得,所以才叫真正的光明金剛,這是本地風光,真正的無作戒體,

不從「有作」而得,有作不能得,要心真的無念無相才能得,所以你們現在聽,只是先識得、解得,還沒有悟得,要是真的悟得了,那真的是一帆風順,功超累劫,就是《楞嚴經》講的,若悟本根與不悟者,日劫相倍。你要能悟圓通根本,什麼叫圓通根本?就是真心本性。與不圓根,日劫相倍。你修行一日勝過人家多劫,所以真的功德無量,不可思議。所以這個光明金剛寶戒是眾生的佛性種子,

這佛性種子大家都有,所以為什麼分判—順理稱性發起分,這些才是真正的順理,因為眾生本具,因為是菩薩根本,是諸佛本源,所以隨順佛性而說此戒,而制後面的十重四十八,乃至比丘二百五十、比丘尼三百八十四以及五戒十善,目的是要你見性。


梵網經菩薩戒正說  全集開示:



悟顯法師 開示~世間意學佛,仍在輪迴


很多同修錯引《六祖壇經》講的:「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。」他明明自己世間意放不下,他就說:「佛法在世間,離不開世間法」。真不曉得是六祖離不開,還是你離不開?佛法就是佛法。世間法就是世間法。如同兩匹馬,一東一西這樣跑,永遠都不會碰在一起。這是講佛法的真諦!

就真諦門來看,佛法不是世間法,如果把它認做是世間法,那這叫做「認妄為真」。把虛妄的當做是真實的,把幻我當作有個「真我」或是「無我」,那叫「認妄為真」。一旦迷惑顛倒,決定惑為色身之內。從此你就會開始執著這色身。

眾生執著色身就想要滋養、保護,連帶有種種欲望:有男女的欲望、有飲食的欲望……,接著就貪愛自己的父母、貪愛自己的妻子或是丈夫或是兒孫、或是貪愛自己的男朋友、女朋友,這統統都是顛倒妄見,必定起諸輪迴。

你迷惑顛倒、貪愛極重卻放不下,所以就引《六祖壇經》說:「不離世間法」,意思是:「我捨不下他們」。這是「錯道祖意、謬解佛心」。這種邪知見,即使百分之ㄧ存在心中,修行都不會有成就,因為一迷一切迷。即使通身放下,現出家相,受過戒了,你還是沒有辦法出離三界。因為「認妄為真」,

把假的當作是真的。你並沒有相信釋迦牟尼佛講的話,你不是佛陀的弟子。雖然表面上,你也讀經,也拿著念珠,念著阿彌陀佛,口裡也發願說:「我願生西方淨土中」。可是有世間事的問題出現時,還是依著自己的情見,還是用諸妄想。世尊曾講:「此想不真,故有輪轉。」

佛告訴我們,這個妄想不是真的,眾生卻把它當作是真的在應用、在思考,進而隨順,那就會輪迴!好事做得再多,都是輪迴六道,何況是做壞事!學佛的人心要清淨,善惡兩邊都不要執著,都要放下。連「放下」這一念都要放下。要做到《圓覺經》所講的「得無所離。即除諸幻。」要捨到連「捨」的念頭都乾淨了。

達摩祖師講:「一切諸法皆如幻,本性自空哪用除,若識心性非形像,湛然不動自真如。」這是實相的道理,其實不難。修行人一眼就要將它看破,一看破了,就如此坐定,再也不退轉,那就叫「見性」。也就是說:眾生的心恢復到本來清淨!從此時時刻刻能保持不失叫「保」任。心就不隨境轉。



印光大師法語擷錄~釋戒殺之義


一切眾生。皆有佛性。皆是過去父母。未來諸佛。設法救護。尚恐不及。何可為悅我口腹。以殺彼身軀乎。須知水陸飛潛諸物。同吾靈明覺知之心。但以宿業深重。致使形體殊異。口不能言。觀其求食避死情狀。自可悟其與人無異矣。吾人承宿福力。幸生人道。心有智慮。正宜敦天父地母。民胞物與之誼。以期不負人與天地並名三才。以參贊天地之化育。俾民物各得其所。以同受覆載。同樂天年而後已。倘其不體天地好生之德。恣縱自己饕餮之念。以我之強。陵彼之弱。食彼之肉。充我之腹。必至一旦宿福已盡。殺業現前。欲不改頭換面。受彼展轉殺食。

~印光大師法語擷錄~


悟顯法師 開示~楞嚴神咒的功德


真正想學,但是對於佛教的道理不了解,所以聽到心性之法、大乘之法,他會畏懼、會害怕,你跟他講:「煩惱是空的,習氣就如同作夢一樣,十法界都唯心所現」。他會害怕,這是因為過去生造諸惡業導致的惡報,

釋迦牟尼佛有教個方法可以斷除,就是持楞嚴神咒。所以古道場早課必然誦楞嚴咒,除了讓你提起觀照,又藉由神咒力的加持,消除宿世以來毀謗大乘,乃至五逆十惡,或是比丘、比丘尼的四棄、八棄這些犯戒的重罪,這些重罪持楞嚴咒都能消掉,包括誤食五辛、誤食酒肉,或是對於大乘雖然聽聞但是不能深信,還抱持著懷疑的心態,這種愚癡的業都能夠消,之後必然能夠通達實相。

所以古代的學佛人其實成就的非常的多,那是因為奉持釋迦牟尼佛楞嚴神咒的功德。所以如果對於大乘不能深信、不能夠承當,甚至起疑惑心。教你這個方法,你每天都持楞嚴神咒業必然能夠消掉。

禪宗的祖師很多修行遇到瓶頸,他都持咒,有的持大悲咒,有的持六字大明咒,也有的持楞嚴神咒,都是要靠佛的威神力,消除他宿世的惡業,進而明心見性大徹大悟,這個是祖師大德修行用功的過程,用功的方法,一般人要了解這情況不容易,幸好有憨山大師為我們說出來,做後學的我們看了之後才恍然大悟,原來古德在修行,除了參禪之外,還有加持陀羅尼。

那修淨土的可以單持佛號做為正課,也可以兼修其他的陀羅尼,這不算夾雜,因為你的方向目標非常的正確,就是要明心見性,就是要求生淨土,其他的都是助行,所以只要方向正確了,六度萬行都能成就往生極樂世界。

甚至你持其他諸佛的名號也能往生淨土,這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,淨土的門非常寬大,不像凡夫心量狹窄,認為只有持「阿彌陀佛」名號能往生,持觀音、勢至菩薩聖號就不能往生,那你就搞錯了。甚至有的念佛人,他只要一句佛號,認為持咒的人是夾雜,讀經也是夾雜,實際上他最夾雜,他念佛不好好念佛,整天看人家夾雜,結果他自己最夾雜。大家要有正確的觀念




2016年3月21日 星期一

心經白話述義 節錄~當體即空,了不可得


大乘佛法講的體空,就像夢境一樣,大家都做過夢,不用講每一個人都知道那是假的,大乘佛法講的一切諸法的實相,就如同夢境一樣,在夢中有幻作用力,力用的當下就是空寂,就像現前大家有見聞覺知能夠聽、能夠看、能夠說,但是這個力用是空的,眾生就是不知道這一層道理,所以在這裡輪迴、打轉,所謂「迷則經塵劫,悟則剎那間」。所以大乘的空是講空性,用《楞嚴經》講的:「五陰即如來藏。」這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就是真如,你要知道了,就能度一切苦厄。

完整開示~心經白話述義:


心經講座上集:
心經講座下集:





悟顯法師 開示~有解無行,增長邪見


學了佛後,藉由經教或是參禪,曉得了自心是佛,但是卻沒有認真用功修行,反而說:我本來是佛,何必念佛,甚至「撥無因果」,說:這世間都是幻化的,因果也是幻化的,所以對因果不相信,因此造諸惡業。祖師大德說這種人為狂妄。在佛門有個專有名詞,叫「狂慧」,這類人雖然有慧力但是沒有定力,所以發狂,控制不住自己,他的習氣沒有辦法降伏,沒有辦法去除掉。這種人現在佛門裡面很多,都是學了佛法,雖然對心性了解,對於佛法的道理都非常的透徹,但就是不肯用功修,

跟這樣子的人說,他也會拿很多的理由來塘塞你,也會引大經大論,引古德的開示來做為藉口,遮蓋自己的懈怠、放逸,因為道理好懂,但是修行困難,尤其是要把放逸的心收攝回來,把錯誤的習慣改過來,要改正錯誤的觀念,錯誤的做法、想法,不是看一看書、聽聽經,就能夠轉過來。而是要在你平常煩惱習氣現前的時候,

提得起觀照,做得上功夫,習氣才能轉,轉了又會回來,煩惱習氣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轉。譬如:現在念佛念得很法喜,妄想都沒有了,可是等一下佛號一停掉,妄想馬上又回來了,這就稱之為習氣,習氣不好斷。所以要斷習氣,不是只聽聽經、看看書,了解一下心性就可以斷。這是講第一種狂妄之人。認為自己是佛,所以不願意轉,不願意修行,拿經典來做為藉口,實際上他的果報必然是輪迴,而不是出三界,因為隨順煩惱習氣,只會讓你在三界六道裡面輪迴不能出離,甚至撥無因果。

佛陀時代有一位比丘,他了解佛所說的道理,但是他撥無因果,不信因果,造殺、盜、淫、妄等等惡業,現生墮入阿鼻地獄,這是非常恐怖的事情。那為什麼現在的人造作惡業,卻沒馬上看到果報?那是要等臨終的時候,再一次算總帳。所以該怎麼生死,還是怎麼生死啊。所以每一個同修你們要清楚,你們要知道,

不是聽了大乘佛法,自心本來是佛,就到此為止,不修、不念了,不好好用功。該打坐的時候不打坐,該做早晚課的時候找理由放逸。這樣子是不會有成就的。



悟顯法師 開示~自性的福報是真富貴


福報是真心本性本自具足。心清淨它自然就顯現,如果刻意去求、去造作、你就會隨著你在這世間的業而轉。像了凡四訓講的就是袁了凡刻意去造作!所以他自性的福報沒辦法完全透露出來,即使做到世間典籍所教的,所得的只是一點小福報而已。相反地,

去看《華嚴經》就知道釋迦牟尼佛的福報有多大。所謂不讀華嚴不知佛教富貴!佛不光是福報大,權勢也非常大。世間的人有錢不一定有權,有權不一定有錢。真正學了佛,財富跟勢力都會具足,而且走到哪裡人家都會尊重、恭敬,都會讚歎。因為學佛後心是清淨的、有福的。

所以同樣是遇到雲谷禪師,憨山大師明心見性,得到佛教真正的富貴,而了凡先生放不下這世間,只得到了些人天善報而已,還是在三界輪迴。所以要懂得向佛菩薩學習,《華嚴經》確實是我們學習的榜樣。

所謂:「若人求佛慧,通達菩提心,父母所生身,速證大覺位。」要記得這句話,菩提心很重要,你要求佛的智慧、求佛的富貴、求佛的勢力,要先發菩提心,有菩提心才能夠勇猛精進。


真正的用功真正的消除煩惱習氣,那父母所生的這個肉身,就能即身成佛,就是「速證大覺位」。這是佛教可以給眾生的真實利益,希望大家認真的努力,真正發心。



流通大乘 福智無量

流通大乘


大乘定香精舍所有相關影音、MP3、文字檔、PDF檔、電子書等下載連結網址如下:












2016年3月20日 星期日

悟顯法師菩薩戒正說精華 不要害怕受菩薩戒

正知正見

大乘菩薩戒,重理也重事,論事也論心。因為「理事無礙。性相俱融。」很多人因此不敢受戒,他說:起個心就犯戒了。那你不起心,犯不犯戒?照樣犯戒!


阿羅漢不起心,忘失大悲心,天天犯菩薩戒。凡夫天天起心,一樣犯戒。所以正要了達心性、正是需要受戒,才能夠返本還源,才能夠真正不犯。所以不要害怕,害怕就表示你的善根、福德、因緣不夠。

悟顯法師菩薩戒正說  影音全集開示: